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14日 星期日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岡山講堂佛學講座 心保和尚主講「與心對談」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岡山講堂佛學講座 心保和尚主講「與心對談」

【人間社 羅秀春 高雄岡山報導】 2021-04-27
佛光山岡山講堂4月24日由岡山第一分會、路竹分會共同舉辦人間佛教系列講座,禮請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,主講「與心對談」;從找心、知心到修心,引領295位信眾體悟修行從心開始,修行離不開生活,勉勵信眾常常跟自己對話。

《華嚴經》: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人的思想、念頭、觀念、心境、理智、感受、辨別能力,源自於自己的起心動念。依五蘊說,心涵蓋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;依唯識八識心王說,心也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賴耶;「心」是一個總稱,需要時時觀照與察覺、需要常常被關心。

如何了知心有多大?三界唯心,萬法為識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四祖道信禪師:「百千法門,同歸方寸,河沙妙德,總在心源。」我們看到的、感受的感覺,都是心變現出來的,比如「吃苦當作吃補」轉個念頭、想法,學習正向思考,世界就跟著改變,所以心就是我們的世界。

覺知了我們的心,心保和尚進一步說,「心會生煩惱,心會造業。」《佛說八大人覺經》第二覺知云:「多欲為苦;生死疲勞,從貪欲起,少欲無為,身心自在」,無明造成心恐懼,因為有「我」而產生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不正見等根本煩惱,念頭相續流轉,受苦便無間斷。《法句譬喻經》:「貪欲忘道,快心放意,不計無常,生世如寄,罪報延長」,所以苦海無邊。善用觀察看見自己的心,破除二邊對立、執著,明白因果,行三好、四給,修五戒十善;善的力量越強內心就不害怕,煩惱即可解脫。

雖然心會煩惱,但同時「心能悟道、心能覺悟」,覺悟的人就是佛;人有覺悟的本能。和尚認為「世間的苦樂是無常,念頭是緣起是無常」,思維關照緣起生滅非我所,透過修行,自然能夠解脫,不要小看自己,要肯定自己就是佛。永嘉證道歌: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來空空無大千」,無三界可出,無菩提可求,無涅槃可入;《金剛經》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。

最後心保和尚勉勵大眾:「沒有天生的釋迦、自然的彌勒」,修行就是學習,也就是學佛。學佛修行就是要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,所謂「一日修來一日功,一日不修一日空;真正修行在日常,佛道本在生活中。」我們要相信,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,只要我們不忘初心,隨時隨地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禪定、饒益有情,智慧從煩惱中生,入煩惱大海,進而轉煩惱為菩提,必能成就無上的智慧。

參與來賓有碧瑞禪寺住持印智法師帶領印立法師、印青法師及10位在家居士、仁壽里里長張哲煌、岡山高中學務主任林明惠、高新二區督導群、分會會長等。
12345678910第1 / 204頁
追蹤我們